Organic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Pumpkin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 Pumpkin 

Other articles about pumpkin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瓜類毒素病(病毒病)處理

由於近來大多瓜類遭受到毒素病侵襲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也想試試看是否隨意種植下去也會遭受迫害,在沒有刻意接種病毒的情況下,果真大約過了幾個禮拜之後,可以發現到大部分的葉子開始產生萎縮捲皺變黃的情況。

Read more »

病毒病(毒素病)防治方法-蕃茄、瓜果類適用

適合使用系列產品介紹。喬凱亞所研發出來的病毒病(毒素病)相關產品及防治方法並非使用農藥,而是透過基本營養補充的方式提昇植物健康及免疫力,進而降低病徵的產生,此方法並沒有辦法將造成感染的病毒病之病源消除,而是讓植物在共生的情況下,減低因病毒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就如同人類接觸到感冒病毒時,並非每個人都會產生感冒病徵,會因為個人的免疫能力及健康狀況而產生差異。

Read more »

病毒病防治常見問題

對於喬凱亞的病毒病防治方式,我們經常收到農民的詢問,以下整理了一些常見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Read more »

毒素病(病毒病)對瓜類農業作物的危害

毒素病(病毒病)也有人稱爲瘋叢。因爲一旦受災,整園的葉子將是黃綠相間,眼花繚亂。而且傳染的速度特別的快,十之八九的瓜農都對這種病毒害不陌生,而且很頭疼。

Read more »

瓜類毒素病(病毒病)的防治方法分享

瓜類毒素病(病毒病)是讓瓜農十分頭疼的頭號敵人。一旦遇上病毒感染,損失慘重。因此,我們特地搜尋並集合家有效防治方法希望能為瓜農分憂。

Read more »

Broccoli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 Broccoli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Other articles about Broccoli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綠花椰菜病蟲害-綜合防治試驗

繼上次的木瓜試驗,喬凱亞這次進行了花椰菜的田間試驗,實際示範喬凱亞所採用的天然生物性綜合病蟲害防治方法得出的效果,希望能為那些不想使用化學農藥,想進行無毒或是有機栽培的農民們提供參考。

Read more »

Papaya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 Papaya 

Other articles about Papaya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無網室木瓜如何避免病毒病(毒素病)和紅蜘蛛的危害

隨著農業生物科技的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以往視為無解的問題得到突破,喬凱亞生物科技目前所進行的台農二號無網室木瓜栽培,即是重大突破的實例之一…

Read more »

瓜類毒素病(病毒病)處理

由於近來大多瓜類遭受到毒素病侵襲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也想試試看是否隨意種植下去也會遭受迫害,在沒有刻意接種病毒的情況下,果真大約過了幾個禮拜之後,可以發現到大部分的葉子開始產生萎縮捲皺變黃的情況。

Read more »

病毒病(毒素病)防治方法-蕃茄、瓜果類適用

適合使用系列產品介紹。喬凱亞所研發出來的病毒病(毒素病)相關產品及防治方法並非使用農藥,而是透過基本營養補充的方式提昇植物健康及免疫力,進而降低病徵的產生,此方法並沒有辦法將造成感染的病毒病之病源消除,而是讓植物在共生的情況下,減低因病毒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就如同人類接觸到感冒病毒時,並非每個人都會產生感冒病徵,會因為個人的免疫能力及健康狀況而產生差異。

Read more »

病毒病防治常見問題

對於喬凱亞的病毒病防治方式,我們經常收到農民的詢問,以下整理了一些常見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Read more »

毒素病(病毒病)對瓜類農業作物的危害

毒素病(病毒病)也有人稱爲瘋叢。因爲一旦受災,整園的葉子將是黃綠相間,眼花繚亂。而且傳染的速度特別的快,十之八九的瓜農都對這種病毒害不陌生,而且很頭疼。

Read more »

瓜類毒素病(病毒病)的防治方法分享

瓜類毒素病(病毒病)是讓瓜農十分頭疼的頭號敵人。一旦遇上病毒感染,損失慘重。因此,我們特地搜尋並集合家有效防治方法希望能為瓜農分憂。

Read more »

Tomatoes Organic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栽培技術分享 >> Tomatoes Organic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Other articles aboutTomatoes Organic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番茄捲葉病毒病(毒素病)及嵌紋病毒病等的治療、防治理念及原理說明

特別在此進一步為大家說明關於番茄捲葉病毒病(毒素病) 及番茄嵌紋病毒病等病毒病的治療及防治機理,讓大家更能夠了解如何提昇對於病毒病的防治、解決方法及原理,希望能協助解答大家可能有的一些疑問。

Read more »

番茄有機化栽培(無毒無化學農藥

番茄是一高經濟價值作物,鮮食番茄更經常維持好價格,因而栽培面積逐年增加; 然而番茄之營養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存在著一些不易克服的問題,喬凱亞從事多年全有機化栽培試驗,良好的肥培管理,可使病蟲害發生率降到非常低,尤其是不易克服的青枯病病毒病(毒素病)斑點病…等。無論是慣行或有機農法,土壤之物理性化學性及生物性必須完整兼顧,整地施基肥時之補菌養菌(威猛活菌素-A或B)作地底發酵,不僅可促進營養吸收茁壯根系提升免疫力,更可消除土傳病蟲害根源,降低或不用化學農藥。…

Read more »

連作障礙之解決方案

許多農民碰到連作障礙都是只有無奈,不過慢慢隨農業科技的發展,有些情況也許可以透過使用適當的微生物群及其他產品來改善。讓大家參考參考囉!…

Read more »

南州糖廠:番茄捲葉病毒 (TYLCV) 處理

最近似乎許多國家的TYLCV越來越嚴重,如果蕃茄栽培時沒有採用適當設施保護生長環境,都幾乎難逃一劫。僅以此提供給碰到類似問題或希望能夠預防的朋友們參考,讓大家知道如果真的碰到了也並不一定就完全無救。

Read more »

病毒病(毒素病)防治方法-蕃茄、瓜果類適用

適合使用系列產品介紹。喬凱亞所研發出來的病毒病(毒素病)相關產品及防治方法並非使用農藥,而是透過基本營養補充的方式提昇植物健康及免疫力,進而降低病徵的產生,此方法並沒有辦法將造成感染的病毒病之病源消除,而是讓植物在共生的情況下,減低因病毒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就如同人類接觸到感冒病毒時,並非每個人都會產生感冒病徵,會因為個人的免疫能力及健康狀況而產生差異。

Read more »

參訪九如檜木玉女番茄(蕃茄)農場—天然無毒病蟲害防治

玉女番茄是近幾年才出現的獨特小番茄品種,特色就是皮薄、汁多、甜度高、風味濃且色澤鮮艷,連許多平常不吃番茄的人,在嘗試之後都讚不絕口。平常以慣行農法種植玉女番茄就需要很高的技術涵養,以有機方式種植的玉女番茄更是相對的少見,也可想像其背後所需要多付出的心力。

Read more »

Red Beans Organic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栽培技術分享 >>Red Beans Organic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Other articles about Red Beans Organic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紅豆試驗成果比較

萬丹紅豆是屏東有名的特產之一,為了試驗喬凱亞產品在豆科植物上的栽培成效,我們特別選了紅豆進行田間試驗,爲了分析出實驗結果,我們將一層層拆開,進行個別部分的詳細比較。

Read more »

Organic Cultivation-Stage 4:Plant Protection

Organic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 Organic Cultivation Model >> Plant Protection

 

 

【目的】

生物性病蟲害防護,對特定病蟲害的保護及防治

【説明】

雖然使用喬凱亞栽培模式能夠降低大部分病蟲害的發生率及損傷,但因各種周邊環境、氣候…等因素,還是有可能碰到一些特定的病蟲害,因此需要針對性的方法來進行保護及防治。

【建議使用產品】

。複方酵素精油稀釋300~600倍
。複方防蟲酵素肥稀釋200~300倍
。安剋-A稀釋600~1000倍

【使用方法】

1) 複方酵素精油:
針對二點葉螨、神澤葉螨、粉蝨、潛葉蠅、蓟馬、蚜蟲、介殼蟲…等小型害蟲,稀釋200~300倍,每3~4天葉面葉背噴濕一次,連續3次

2) 複方防蟲酵素肥:
針對蚜蟲、鱗翅目卵及幼蟲,稀釋200~300倍,每3~4天葉面葉背噴濕一次,連續2~3次,而後每7天一次預做防護

3) 安剋-A:
針對病毒病(毒素病)於苗期作預防噴灑,提升免疫力效果更佳,稀釋600~1000倍每4~5天葉面葉背噴濕一次,連續2~3次,而後每15~20天一次預作防護

Organic Cultivation-Stage 3:Reproductive Growth

Organic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 Organic Cultivation Model >> Stage 3: Reproductive Growth

 

 

 【目的】

滿足作物生殖生長期的特殊需求,尤其是果樹、花果作物,必須掌握期關鍵差異,才能獲得豐碩效果。

【説明】

事實上作物之營養生長是全期的,只是在開花結果期所需之營養元素稍有差異,必須適度調整,才能達到開花碩果的目標,但樹勢營養仍須維持。本期肥培管理請參考“植物營養生長期“之使用產品及方法再進行部分變更。

【建議使用產品】

  • 速肥-A / 速肥-B:
    – 隨水灌根每次每分地2~3kg(或稀釋200~300倍灌濕根部土壤)
    – 葉面施肥稀釋400~600倍
  • 活力-B稀釋600~1000倍

※ 備註:速肥-B的基本成分及功效與速肥-A相同,但磷鉀鈣鎂含量較高,適合開花結果期使用。

【使用方法】

1) 速肥-B:開花結果期將速肥-A與速肥-B隔次交替使用。

2) 活力-B ─ 果樹類:
-開花前20~30天,稀釋600~1000倍,每7~10天葉面噴灑一次,達到催花效果。
– 果實採收前20~30天,稀釋800~1000倍,每10~15天葉面噴灑一次,促進著色增甜,提早採收。

3) 活力-B ─ 瓜果茄果類:開花結果期,配合活力-A使用,稀釋800~1000倍葉面噴灑。

※ 備註:每隔1~2次活力-A後,加入活力-B一起使用。

Organic Cultivation-Stage 2:Vegetative Growth

Organic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 Organic Cultivation Model >> Stage 2: Vegetative Growth



 

【目的】

例常性的肥培管理,補充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及土壤補菌養菌

【説明】

由於基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菌會隨著時間及作物生長而逐漸減少或部分流失,我們依然需要經常性的補充作物所需的營養及增強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菌群優勢性,以確保生長過程中都得到充足的養分,並活化土壤、降低土傳病蟲害的發生機率。同時以葉面及地面灌根兩種施肥方式進行追肥,能夠達到雙管齊下相輔相成的功效,葉面施肥時,液肥中含有酵素及抑菌成分能同時保護植株減少病蟲侵害,即作葉面施肥則少噴農藥。

【建議使用產品】

(A) 追肥 葉面施肥

。速肥-A / 速肥-B稀釋400~600倍
(例常性全期用肥—每5~10天葉面及全株噴濕一次,開花結果期,速肥-A與速肥-B交替使用,促進生長/開花結果及病蟲害預防)

。農寶-A稀釋600~1000倍
(生長輔助/病蟲害防護肥—每10~20天葉面及全株噴濕一次,可與速肥-A或速肥-B同時使用)

。活力-A稀釋800~1000倍
(生長輔助/細胞活化用肥—每10~20天葉面及全株噴濕一次,可與速肥-A或速肥-B同時使用)

※ 備註:速肥-B的基本成分及功效與速肥-A相同,但磷鉀鈣鎂含量較高,適合開花結果期使用。

【使用方法】

1) 速肥-A(或速肥-B):每5~10天葉面及全株噴濕一次
2) 速肥-A(或速肥-B)+活力-A+農寶-A:每10~20天葉面及全株噴濕一次
3) 三種產品搭配使用,可促進生長/開花結果及病蟲害預防。
4) 開花結果期:速肥-A與速肥-B隔次交替使用。

(B) 追肥 地面灌根

※ 建議同時施用,方便省時效果好

。速肥-A / 速肥-B每次每分地2~3kg(或稀釋200~300倍灌濕根部土壤)
。農寶-A每次每分地1~2kg(或稀釋300~500倍灌濕根部土壤)
。威猛活菌素-B每次每分地1~2kg(或以300L水+10kg糖蜜浸3~24小時,灌濕根部土壤)
。金寶-A每次每分地1~2kg(或稀釋300~500倍灌濕根部土壤

【使用方法】

1) 一般短期作物每30~40天施用一次,長期作物如果樹類,每年施用2~3次,以灌根或隨水淹灌全園方式施用皆可。
2) 將以上幾種產品同時依建議用量或稀釋倍數,同時稀釋於水中後施用。
3) 若以產品用量(kg)為基礎時,稀釋水用量可依用戶耕作習慣調整。
4) 開花結果期:花果類作物,速肥-A與速肥-B隔次交替使用。


Organic Cultivation Stage1: Soil Management

Organic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 Organic Cultivation Model >> Stage 1: Soil Management

 


 

【Goals】

OVercome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reduce soil-borne pest disease+balance nutrients supplement+soil activation

【Descriptions】

Soil is the most important nutrients supplier to the plants. Most of the time, soil environment is the main factor causing pest and disease. Only healthy soil can grow healthy plants, thus, sustainable production comes from soil quality maintenance.

【Products】

(Below listed the recommended dosage for every 1000 square meter):

GeoCare Products

。GeoEM-B: 1 ~2kg
。GeoChitosan-A: 1 ~2kg
。Green Up ~40kg(Natural minerals through high temperature calcination are easy to absorb, contains rich phosphorus, calcium, magnesium, silicon ferterlizer)
。Dipper King ~20kgOther materials

。Rice bran ~60~90kg
。Organic compost ~200~500kg(市售或自行堆製之半熟有機肥,可購買較便宜粉裝者)
。Compound fertilizer ~40kg(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users can apply Taiwan Fertilizer 8-8-8+3 or 15-15-15+4, organic cultivation users shall increase organic fertilizer dosage)

。Molasses ~10-20kg
。Rice bran ~60~90kg
。Sesame meal or rape cake ~30kg
。Soybean meal ~50kg
。Fish bone powder ~30kg
。Rice hull/wood flour/bulkbag~50~100kg

※ p/s:以上有機資材使用量及種類可依現況土壤條件斟酌取捨。

【Usage】

1) Mixing GeoEM-B + rice bran + organic materials and spread it on soil with organic fertilizer.
2) Mixed up Dipper King & Greenp up:spread on the plot
3) Dilute GeoChitosan and molasses in 300~500ml water. Then, spray it on 將農寶-A+糖蜜:稀釋於300~500公升的水之後,均勻噴灑於之前撒於地表上的各種有機資材上(本項目可於整地後隨水淹灌)
4) 將各種資材均勻耕入土壤後,淹水澆濕;14~20天後再行播種或定植。

【Special Attention】

-ImportantTo avoid the roots harm by the heat during fermentation, do not immediately seedling or planting after manure application. The numbers of fermentation days depends o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growing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at least 14 days or above will be best for planting while the bad germs had been destroyed and the beneficial bacteria is strong.

-Add-in some lime powder for soil pH adjustment before using Geo-EM. pH6 will be best for crop growing and probiotics.

 

 

番茄捲葉病毒病(毒素病)及嵌紋病毒病等的治療、防治理念及原理説明

日前喬凱亞GeoCare與大家分享了「南州糖廠:番茄捲葉病毒(TYLCV)處理」,後來有許多碰到類似問題的農民前來詢問,因此我們特別在此進一步為大家說明關於番茄捲葉病毒病(毒素病) 及番茄嵌紋病毒病等病毒病的治療及防治機理,讓大家更能夠了解如何提昇對於病毒病的防治、解決方法及原理,希望能協助解答大家可能有的一些疑問。

這裡要討論的主要番茄病毒病(Virus Disease)多屬複合感染,如:番茄捲葉病毒病、番茄嵌紋病毒病及番茄斑點萎凋病…等,這類感染經常由以下幾種較常見的病毒種類所造成:番茄捲葉病毒Tomato leaf curl virus(TLCV) /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嵌紋病毒病Tomato Mosaic Virus(TMV)、胡瓜嵌紋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番茄斑點萎凋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馬鈴薯病毒Y, Potato Virus Y(PVY)…等。

在台灣農友習慣將受到病毒病感染的病株稱做「瘋叢」;植株遭受感染之後,主要病徵多出現在葉片上,如葉片捲曲、黃化、縮皺、縮小…等現象,除葉片之外也會出現植株矮小,受害嚴重者生長會遲緩或停頓,甚至枯死。

這些病毒病有幾種不同的傳染途徑:番茄捲葉病毒可經由嫁接或銀葉粉蝨傳播;番茄嵌紋病毒來自種子、其他茄科植物及雜草,屬機械傳染;胡瓜嵌紋病毒及馬鈴薯病毒Y經由蚜蟲傳播;由於透過昆蟲(銀葉粉蝨或蚜蟲…等)媒介傳播速度快速,因此如果發現之後沒有即時進行妥善的危機處理,有可能造成百分之百的經濟損失。

雖然這裡及之前的文章主要針對番茄的捲葉病毒病做討論,具體而言也包含上述複合感染之其他病毒病,同時這些主要概念與其他瓜果類所會碰到的類似情況在主要的大原則上是通用的。

降低農藥及化學肥料的使用

在此需要強調喬凱亞所提倡的病蟲害防治方法,都是透過生物科技來發展出生物性的解決辦法,想辦法避免化學藥劑在農業上不當的使用。化學藥劑的濫用不只對於消費者及農民健康有潛在顧慮之外,對於自然環境的永續性也有著負面的影響;因此希望大家可以一起來提倡農藥及化學肥料盡可能減量甚至是避免使用的無毒農業生產。

病毒病就類似人類感冒或其他病毒引起的病症:帶有病毒不代表一定會發病,將會依每個人的抵抗力而異,即與病毒共存但能保持健康而不發病

大家可能都有經驗,雖然在流行性感冒肆虐的期間,大多數人可能都免不了一個接著一個遭到流行性感冒的牽連,尤其是在家中、學校或是辦公室與家人、同學或同事間特別容易傳染,慘一點的可能輪到不只一次。不過,在大多數人都遭到流行性感冒影響的時候,卻往往有些人可以倖免於難,在這樣的情況,我們不難直覺反應的認為這些沒有得到感冒的人應該是身體比較健康、抵抗力比較好;換言之,雖然這些人同樣接觸到感冒病毒,但是他們有能力抵抗這些病毒對他們造成重大影響而不至於產生感冒的病徵。有抵抗力的人事實上是與病毒共存,但是卻能夠不受到病毒的影響而產生病徵,並不代表他們自身能完全將病毒除去,只是病毒病徵被高度的免疫力抑制而消除了。

現在,試著把人類「感冒與抵抗力」這樣的觀念轉移到植物身上,也就是說:「假如植物本身比較健康而且抵抗力比較好,這些健康的植物相對著就比較不容易受到病毒影響而產生病徵」;這樣的觀念看似簡單而且沒什麼大學問,不過卻往往遭到大多數人的忽略,在此我們將進一步為大家做更詳細的說明。

農藥氾濫,卻治標不治本

通常農民在栽培期間所無法脫離的就是「消除病蟲害」的農藥,為了要消除或是降低「已發生」或是「未發生」的病蟲害,農民不得不依照經驗及實際觀察來噴灑各式各樣的農藥,無不就是為了保障賴以維生的生計,因為一旦遭到病蟲害的影響,往往不只是品質降低影響售價,最壞的情況還有可能完全無法採收換取報酬。

這裡姑且不提這些農藥對於農民或是消費者是否會實際造成健康上的影響,我們單純就噴灑農藥的動機及時機來做解析。我們不難猜測許多經常使用的農藥不外乎是為了降低或是防治病害或蟲害;不過,我們現在試著以前面「感冒與抵抗力」這樣的觀念來看噴灑農藥這件事。

通常我們都是發現有感冒病徵的時候才會意識到應該要吃藥,期望早日康復,因此可以想見的是「藥物」是一種「治標」的產物,並非「治本」。假如我們真正希望一開始就不要得到感冒,應該不會有人是「經常性」的服用感冒藥吧?但是今天我們的農業逐漸發展成不管是否有病或是可能會得病,我們都經常性的使用農藥期望可以防治病蟲害,在使用農藥的動機上似乎在某種程度把「治標」當成「治本」的方法了,我們忽略了提昇作物本身的健康才是「治本」的方法。

當然這樣的理論不會完全適用於所有農業上化學藥劑的使用,像是除草劑這樣的輔助產品主要是為了幫助農民維護環境的清潔,與植物本身生長比較沒有直接關係,但除草劑對土壤、作物甚至人體也存在相當不利的影響,能不用則不用,所以目前也鼓勵草生栽培的觀念。而某些用藥確實是為了提前防治某些病蟲害,因為一旦遭到威脅就會造成重大損失,但這樣的論點主要讓大家可以更容易了解我們應該朝向改善作物的健康及生長的環境,而不是單方面的只把重點放在治標的辦法上,而忽略了植物本身的需求及自身對於病蟲的抵抗能力。

病毒傳染途徑及設施防治:

番茄捲葉病毒病是透過銀葉粉蝨( Bemisia argentifolii )作為傳播的媒介昆蟲,在不同植株之間傳染病毒。許多農民選擇採用設施栽培來降低遭受到病蟲害危害的機率,但是實際上設施栽培並沒有辦法達到完全防治的效果。

根據「彭瑞菊、陳昇寬. 2006. 番茄黃化捲葉病毒田間監測及銀葉粉蝨傳毒試驗.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 48:9-15.」的研究結果顯示:「冬作番茄至收成前調查,網室內罹病度為0.1%,銀葉粉蝨帶毒率為10%,銀葉粉蝨密度為89.2隻/每張;田間罹病度為42%,銀葉粉蝨帶毒率為 100%,銀葉粉蝨密度為68隻/每張。由於氣候較寒冷,所以網室內的蟲口數反而較高,不過因為是番茄生長後期,番茄植株健壯,所以網室內的罹病度並沒有隨之增高。春作番茄種植後至六月初調查,網室內罹病度為65%,銀葉粉蝨帶毒率為70%,銀葉粉蝨密度為303.3隻/每張;田間罹病度為22%,銀葉粉蝨帶毒率為50%,銀葉粉蝨密度為591隻/每張。網室內若是蟲口密度高,三個星期後就可陸續看到罹病株,且隨著蟲口密度增高罹病株數隨之增高。」

大家可以了解到設施栽培並無法解決番茄捲葉病毒病透過銀葉粉蝨傳播的問題,不管是露天栽培或是網室中都有可能受到影響,因此我們無法仰賴設施所提供的保護。

傳統防治方式:傾向於被動而非主動

如果已經對於番茄的捲葉病毒病(TYLCV)稍微有進行了一些資料搜尋,大家不難發現到目前為止大多數資料來源能夠給大家的防治建議僅止於類似:「趕緊將受影響的植株拔除,趕緊進行銷毀避免影響到其他植株」或是「栽種抗病毒的品種」。

這樣的問題就類似香蕉黃葉病或木瓜病毒病,一旦遭到侵害之後就只能接受事實並且儘量降低損失的擴散;這樣雖然是防治損失擴散的辦法,但是總令人覺得農民只能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得病只能說是比較倒楣,沒得病也許是比較幸運,所以傳統的解決方式只是一種危機處理,而非根本的解決之道。

市面上有出現抗病毒的品種,但是大多數的情況下可能沒有辦法完全避免受到病毒的侵害,就好比有些人的抵抗力雖然比較強,可是並不能保證他們絕對不會生病,只是相較之下可能機率較低。抗病毒的品種對於保障農民的收益來說絕對是有很大的貢獻,但是我們也經常聽到農民反應雖然採用的抗病品種還是難以完全避免受到病毒的影響。

不難想見大家都會希望對於自己的事業能夠有更高的自主能力,而想要能夠提昇對於這類病毒的防治能力就需要採取更為主動的方式來治本,而我們所要努力方向就是幫助植物提昇健康及免疫力好讓它們能夠培養自身的力量來抵抗外來的侵害。

治療:提昇植物本身的免疫能力來減輕病徵的發生

目前大多數農民前來詢問並且希望取得協助的時候往往是已經發現番茄病毒病開始肆虐,如果不緊急採取行動將會損失慘重的時候了;就如同我們常常會聽到醫生對於病人的建議,要儘早發現儘早治療;同樣的道理對於作物也是一樣適用的,因此各位農民如果發現有任何病徵,務必儘快採取行動避免病情繼續擴散。

喬凱亞開發出來針對治療作物所碰到的病毒病等病害的產品主要是由特殊微生物菌群代謝物並調理中草藥植物萃取物來製成;主要的作用原理是透過提昇植物本身的免疫能力來解降病毒濃度,抑制因病毒所產生的病徵,進一步達到維持植物健康而不受病毒病影響生長的目的。

在此需要特別強調,喬凱亞所提供的防治方法並非特效藥或是仙丹,要能夠達到最高效果依然需要作物本身的健康有一定的程度,因此我們通常會建議農民同時使用其他相關產品同時提昇作物整體健康,才能夠確保不再繼續受到病毒的侵害。能夠想見的,假如病情已經過於嚴重的時候,大家依然要儘快將已經無法拯救的部份儘快進行清除及隔離的動作,避免病情快速擴散。

防治:提昇及維持植物本身健康及抵抗力

我們常會聽到「預防重於治療」,沒錯!平常就注重健康並進行相關的防治工作是遠比病徵發生之後才進行補救更為積極有效,也是真正能有效降低風險及損失的作法。往往當我們發現問題出現時,可能已經產生了某些損失,譬如當你發現番茄葉子開始捲曲或變黃之後,植物的生長已經受到影響,即使你能夠即時除去已經受害的植株或是利用提高免疫力的方法來降低或排除病徵的發生,但終究對於植物本身正常生長的過程產生了影響,因此做好事前的預防是比進行事後補救更能夠確保產量及品質的做法。

在這裡防治的工作指的是在平常就注重植物的健康,除了注意適量合理化施肥來提供作物所需的必須養分,更不能因為求好心切的過量施肥,不僅作物可能受到肥害而無法正常順利成長,更可能嚴重影響到最後的收益;有一項觀念是在此要向大家倡導的,那就是「植物的健康來自土壤,唯有土壤是健康的時候,才有可能提供植物所需的生長環境」,因此接下來要向大家說明有效地維持土壤的健康與活力對於作物的影響。

土壤:萬物之母

雖然近代的農業發展出了許多異於傳統土壤栽培的方式,譬如:水耕、介質栽培…等栽種方式,雖然各種栽種方式各自有其利弊,但在消費者對於追求健康的意識逐漸抬頭,並且有潛在意識認為有機農產品相較於採用慣行農法所生產的農產品是比較健康安全的選擇的時候,水耕及介質栽似乎又無法直接滿足這方面的市場趨勢及需求。

譬如水耕栽培雖然可以提供相對較不易受到病害污染的環境,但卻是依靠化學肥料來提供植物所需的營養,可能有硝酸鹽含量過高的潛在顧慮。介質栽培雖然也能夠提供作物較沒有污染顧慮的生長環境,但是卻需要經常性的更換以保持其效力及避免潛在病害或毒素的累積,因此並非永續性的栽培方式。而且這些非傳統土壤栽培的方式在目前並不被採納為有機的生產方式,因此想要採取有機栽培的農民還是只能在改善土壤健康方面來做努力。

微生物及土壤

土壤的健康除了巨量元素、微量元素跟有機質含量之外,以往大家往往會忽略了土壤中微生物菌群對於維持土壤本身健康及提供植物生長需求的重要性。雖然土壤中隨時都可以找到微生物的存在,但是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我們對於土壤及植物有益的微生物菌群(Effective Microoganism,簡稱EM)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夠透過生物科技來篩選出幾種具高效益的微生物菌群來提昇微生物對於農業的幫助。

在此對於微生物如何對植物健康產生幫助做個簡單的說明:有部份微生物有著較強的攻擊性,因此就像帶武器打仗的軍隊,能夠消滅某些對於植物健康有害的菌群;有些則是能夠分解營養源,分解成植物更容易吸收的細小狀態,並且在分解過程中同時產生酵素或抑菌素…等物質,有些養分也許又會成為其他微生物成長所需的必須養分,有些則是對於植物的成長、提高免疫力或是抑制有害物質有顯著的效果;簡而言之,微生物對於植物的幫助是一種綜合性的效果,雖然有些單獨的菌種可以提供某些特定作用,但是如果能夠找到經過適當調配的綜合微生物菌群,就可能取得更高的效益。

由於上述的這些益處,添加適當的微生物菌群變成了維持土壤健康所不可或缺的有效方法。我們可以透過將綜合微生物菌群補充到土壤當中來提昇某些有益微生物的數量,使它們成為優勢菌群,而逐漸降低對植物有害的菌群數量。除此之外,當微生物菌群與未發酵的有機資材同時添加到土壤中時,在分解發酵作用進行時所產生的酵素跟抑菌素對於植物的生長及抑制病蟲害的發生有著很大的功效,譬如某些酵素有著分解害蟲幼蟲或蟲卵的功效,抑菌素則能夠抵制某些有害菌群,因此雖然微生物本身不一定會直接對於病蟲害有防治效用,但是我們卻能夠透過微生物的分泌物來達到我們所需的效果。在養分供給方面,除了能夠分解營養源讓植物更容易吸收之外,某些微生物更能夠將土壤或周遭環境中的物質轉化成為植物所須的養分。

也就是因為綜合微生物菌群對於土壤有著這些顯著的幫助,它也是幫助解決連作障礙問題所不可或缺的其中一環,因此微生物在現代農業發展上是不能夠被忽略的,我們希望能夠幫助農民了解到相關生物科技對於農業的幫助並且能夠實際應用且發揮效益。

備註:喬凱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發展農業生物科技來協助農民解決迫切需要解決的農業難題,希望能夠協助農民們提昇品質、降低風險還有最重要的是提昇收益。有需要的農民請電話聯絡楊先生0939 188415 / 08-780 2964。

參考資料:

 番茄是台灣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全年栽培面積達四千餘公頃,近年來因番茄捲葉病毒猖獗蔓延,發生時影響番茄生育甚鉅,嚴重者甚至全園廢耕,且尚無藥劑可供有效防治,已成為生產上最大的限制因子。為解決這個問題,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合作育種工作,順利育成抗番茄捲葉病毒病的優質新品種「花蓮亞蔬十八號」。

花蓮區農改場指出,番茄新品種「花蓮亞蔬十八號」為雜交一代大果型鮮食品種,具有抗番茄捲葉病毒的特性,果實品質及風味佳,果形圓形,質地口感脆,平均單果重一百四十二公克,大小適中,糖度高達五.五,風味佳,硬度高,不易裂果,耐貯運,同時未熟果色濃綠肩一點紅,消費市場接受度高。本品種耐熱性中等,適合春、晚夏作種植,每公頃產量平均約三十六點四公噸。此外,本品種除了抗番茄捲葉病之外,也具有抗菸草嵌紋病毒及抗萎凋病等優良特性,其推廣前景相當看好。為了推廣這項新品種,花蓮區農改場選擇番茄主要栽培地區包括雲林、嘉義、花蓮等縣進行示範栽培,並介紹給當地農民認識。


 

 

http://book.tndais.gov.tw/Rbulletin/paper48-2.htm

番茄黃化捲葉病毒田間監測及銀葉粉蝨傳毒試驗

 

彭瑞菊、陳昇寬。2006。 番茄黃化捲葉病毒田間監測及銀葉粉蝨傳毒試驗。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 48:9-15。

番茄捲葉病毒病由 Tomato leaf curl virus(TLCV)或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 所引起,是番茄主要病害之一,感染病毒後引起葉片黃化及捲曲等病徵,所造成之經濟損失可高達百分之百,番茄捲葉病毒病只經由一種媒介昆蟲即銀葉粉蝨 (Bemisia argentifolii ) 傳播。番茄捲葉病毒病發生率越高銀葉粉蝨密度亦有增加的趨勢。利用聚合連鎖反應來偵測番茄捲葉病毒,包括番茄及銀葉粉蝨的帶毒情形,比較網室栽培與露天栽培之差異及番茄罹病與銀葉粉蝨傳毒的相關性。冬作番茄至收成前調查,網室內罹病度為0.1%,銀葉粉蝨帶毒率為10%,銀葉粉蝨密度為89.2隻/每張;田間罹病度為42%,銀葉粉蝨帶毒率為100%,銀葉粉蝨密度為68隻/每張。由於氣候較寒冷,所以網室內的蟲口數反而較高,不過因為是番茄生長後期,番茄植株健壯,所以網室內的罹病度並沒有隨之增高。春作番茄種植後至六月初調查,網室內罹病度為65%,銀葉粉蝨帶毒率為70%,銀葉粉蝨密度為303.3隻/每張;田間罹病度為22%,銀葉粉蝨帶毒率為50%,銀葉粉蝨密度為591隻/每張。網室內若是蟲口密度高,三個星期後就可陸續看到罹病株,且隨著蟲口密度增高罹病株數隨之增高。不同生長時期之番茄植株,分別接種不同隻帶黃化捲葉病毒之銀葉粉蝨,以PCR檢測植株罹病及觀察發病情形。不論生長期為何,5隻銀葉粉蝨傳毒率均在70%以下,10隻以上才能達到近 90%以上的傳毒率,而再20天及40天番茄生育期,植株罹病及病徵表現有一致性,而植株生育期60天,病徵表現低於罹病率。


 

 

http://tw.myblog.yahoo.com/biopesticides-hsieh/article?mid=1567&prev=1573&next=1565

生物性植物保護製劑

 

—–摘錄自 95/11/14 農委會網頁
http://www.coa.gov.tw/nam/suggest.php?issue=11963&id=11966
提到農藥,你會想到什麼?有毒?對人體有害?有藥物殘留之虞?
「生物性農藥」要顛覆你對農藥的傳統印象。

投入國內生物性農藥研發工作20餘年的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生物藥劑組組長高穗生,每次一聽到人家提到「生物性農藥」一詞就有氣,會趕緊進行正名工作。他說,以生物性農藥的來源看,它與傳統的化學農藥根本差了十萬八千里,完全是不同領域的東西,生物性農藥應該正名更改為「植物保護生物製劑」才對。如此才符合它真正的本質,用詞也較中性,不易被人誤解。

那麼,到底什麼是生物性農藥?

農委會對生物性農藥的界定是指,天然物質如動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所衍生的產品,包括「天然素材農藥」、「微生物農藥」、「生化農藥」與基因工程技術產製的微生物農藥。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的定義,生物性農藥具有無毒性的作用機制,只對目標性的病、蟲、草等有害生物有作用,以及在環境中能被生物所生產。

高穗生進一步解釋說,生物性農藥較傳統化學農藥危險性較少,對人、畜、野生動物、害蟲的天敵和有益昆蟲無害。此外,生物性農藥分解快速、無污染、無殘留量問題、施用後可立即採取、不需訂定安全採取日期、不容易產生抗藥性等。

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難免遇到病蟲害等問題,為確保農作物健康長大,過往農民多以化學農藥來殺死這些有害的病菌或昆蟲,但化學農藥分解慢;長期使用,農作物容易形成抗藥性;施用過多,對人體、環境都會造成傷害;又有藥物殘留之虞等。凡此種種,都讓人們開始思考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並尋找替代的東西。

生物性農藥具有的優點正可以彌補化學農藥的缺點,而且其取之大自然,與大自然和平共存的特性,正符合自然、安全、永續農業的世界潮流。相較傳統的化學農藥,生物性農藥給了植物更多溫柔的保護。

生物性農藥的特性,最適合使用的範圍包括短期作物、連續採收的作物、有機栽培的作物、水源涵養地區的松林、城市內的行道樹與公園內的觀賞植物等。如果依施用對象劃分,生物性農藥可分為生物性殺蟲劑、生物性殺菌劑、生物性殺草劑及生物殺線蟲劑。在國內的研發上,殺蟲劑目前運用最廣的是蘇力菌,其次則有黑殭菌、白殭菌、綠殭菌及核多角體病毒等。殺菌劑中廣為人知的則有枯草桿菌、木黴菌、螢光假單孢菌等。

其實,這股給植物溫柔保護的全球發展趨勢,從數字上可看出端倪。

高穗生表示,公元2000年全球植物保護市場總計337億美元,其中生物性農藥約占3%。估計2013年後,植物保護總市場將倍數成長為636億美元。其中生物性農藥將由10億美元成長至50億美元,成長5倍,屆時將占總體市場的8%,成長幅度僅次於基因改造作物,前景看好。

台灣福壽公司農業資材研究處副研究員張忠賀說,Frost&Sullivan於公元2001年9月出版的市場分析報告中也指出,公元2000年至2007年間歐洲生物性農藥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為11.7%。

再回頭看看國內。依農委會的統計,公元2004 年台灣農藥銷售總金額約新台幣48.9億元,較2002年的55.5億元與2003年的55.1億元微幅下滑。生物性農藥2004 年的銷售額則約4918 萬元。原本各界認為我國加入WTO後,國內農藥市場的銷售總額會進一步衰退,但從過去五年的銷售記錄來看,衰退狀況並不明顯。

藥毒所在民國90年「當前農業永續經營策略研討會」中曾提及,化學農藥的使用在未來10年內會顯著下降至目前使用量的60%,而生物性農藥和抗性作物的利用則會增加,市場占有率可能接近40%,成長驚人。

據此,如果未來10年國內農藥市場的總銷售額不變的話,按照藥毒所的預估,10年內國內生物性農藥的銷售總額預料將可望成長為20億元。對照國際的潮流,從4918萬元到20億元,國內生物性農藥的大好前景看來並非遙不可及。

高穗生表示,台灣地處熱帶和亞熱帶的交界,生物相的分布可自熱帶、溫帶到寒帶,因此擁有高度龐雜度的微生物資源,是發展生物性農藥的寶地。不過,農藥的名稱還是為產業的發展帶來限制,儘管業者申請設立的是生物性農藥工廠,但許多縣市政府一聽到要設農藥工廠,直接想到的就是污染、危險、民眾會抗爭,幾乎都拒絕,很少釐清生物性農藥與化學農藥之間的差別。他認為,讓生物性農藥正名,鬆綁設廠規定,如此「植物保護生物製劑」才真的有機會讓台灣農業亮起來。

感想: 生物農藥(biopesticides),一提到「農藥」就容易讓人聯想有毒,所以國內許多大學教授與廠商也呼籲改變「生物農藥」名稱。「生物性植物保護製劑」或「植物保護生物製劑」應該最能代表生物農藥的實質意義而且可消除民眾疑慮並提高消費者接受度。但農藥相關法規內的名稱仍有待順應時代潮流而修正。

草地人農情網 http://www.ag007.com.tw

番茄新種可抗捲葉病毒 林東行 2006-12-09 中華日報 第17版
http://www.ag007.com.tw/cgi-bin/industry-news/article.pl?category=21&sn=618

Next Page »